5月14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带着"历史性突破"的期待飞抵土耳其,声称要在伊斯坦布尔与普京展开"决定未来"的元首级会谈。然而,这场精心筹备的外交秀从开场就遭遇"当头棒击"——普京直接宣布"不参加",仅派助理出席;特朗普也临时变卦,改为由国务卿代表美国到场。
高调开局为何成"空场"?
泽连斯基此行堪称"孤注一掷"。出发前,他多次在社交平台预告此行将推动"无条件停火",甚至扬言"只与普京本人谈",试图塑造"主动求和"的国际形象。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耳光:普京的助理团队带着"俄方底线清单"到场,清单上赫然写着"乌放弃加入北约、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"等条件;而美国代表团的降级出席,更让泽连斯基的"三方会谈"构想彻底落空。
普京的"冷处理"暗藏玄机
拒绝与泽连斯基会谈,普京给出的官方理由是"合法性问题"——乌克兰宪法规定泽连斯基任期应于2024年结束,但其以战时为由延期选举,俄方直接否认其"合法总统"身份。这一招既避开了直接谈判,又在舆论场"精准打脸":若普京亲自出席,等于默认泽连斯基政权;如今拒绝参会,则彻底切断了乌方"谈判成功"的想象空间。
国际支持悄然降温
更让泽连斯基难堪的是,美欧盟友的"默契配合"。欧盟虽提出新制裁方案,却因成员国分歧难以推进;美国则将重心转向中东和国内大选,甚至派中东特使与乌克兰事务特使"双线参会",明摆着要"两边不得罪"。白宫声明中"鉴于普京不出席"的措辞,更被解读为对乌方策略的委婉否定。
国内困局雪上加霜
土耳其之行的"外交哑火",暴露出乌克兰更深层的危机。国内经济濒临崩溃,电力系统频遭打击,民众对泽连斯基的支持率持续走低。试图用"国际亮相"转移视线的泽连斯基,在记者会上强硬表态"只谈普京",实则沦为一场"作秀式抗议"。
地缘棋局中的尴尬处境
分析人士指出,泽连斯基的"高姿态外交"恰恰暴露了乌克兰在博弈中的被动:既无法掌握战场主动权,又难以在谈判桌上争取筹码。而普京的"降级策略"则进一步压缩了乌克兰的回旋空间——既不完全关闭对话窗口,又通过"冷处理"持续施压。
如今的泽连斯基,正站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:既要对抗战场上的俄军,又要应对国内的政治合法性危机,更要面对国际盟友逐渐冷却的支持。这场土耳其之行的"空场秀",或许正是乌克兰地缘地位转变的缩影——从"国际焦点"到"边缘玩家",只剩一声叹息。
